
顿涅茨克,9月11日电——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记者现场报道,乌克兰武装部队于11日对顿涅茨克基辅区发动炮击,导致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州创伤医院建筑受损。此次袭击再次凸显冲突地区民用基础设施脆弱性配资专业门户,尤其是医疗体系在炮火下的高风险处境。

现场还原:炮弹落入医院区域 部分建筑受损
事发当天,顿涅茨克市基辅区警报声骤起,随后多枚炮弹落入居民区。其中一发炮弹直接击中顿涅茨克州创伤医院院区,造成部分楼体外墙受损,窗户被震碎,医院周边地面遍布弹片和玻璃。救护车和消防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助转移受影响的患者和医护人员。
据医院管理层介绍,事发时医院内收治着多名外伤、骨科和烧伤患者,部分手术正在进行。幸运的是,由于医护人员迅速疏散,没有造成人员死亡。但至少有5名医护和1名患者因爆炸冲击波和玻璃碎片受轻伤,目前均已得到初步治疗。
顿涅茨克州创伤医院是该地区为数不多的高级别急救和外伤专科医院,承担着前线和城市居民的创伤急救、手术、康复等任务。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该院已多次遭遇炮击和停电,医疗资源极为紧张。
据医院统计,过去一年中有十余次因炮火袭击导致医院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多名医护被迫在战时条件下坚持救治。国际红十字会和部分国际医疗组织曾多次向该院捐赠医疗物资,但运输和分发常因安全问题受阻。

冲突背景下的医疗设施保护:国际法与现实困境
根据1949年《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在武装冲突中,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和救护车辆享有特殊保护。攻击医院等医疗目标构成严重违反国际人道法的行为,可被视为战争罪。
联合国秘书长及世界卫生组织多次呼吁,冲突各方须严格遵守国际法,避免将医院、诊所、药库等民用医疗设施卷入军事行动。但在顿巴斯、哈尔科夫、赫尔松等地区,医院、学校等民用目标屡遭炮击。联合国根据公开数据统计,自2022年以来,乌克兰东部和南部至少有数百家医院遭不同程度破坏,数十名医护和平民伤亡。
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方面强烈谴责乌军炮击医院行为,称其为“蓄意针对平民和医护人员的战争罪行”。顿涅茨克市政府发表声明:“乌克兰军队再次无差别攻击民用基础设施,严重威胁无辜市民和伤员生命安全,国际社会应对此予以谴责。”
乌克兰国防部则否认蓄意攻击医院,称“所有打击目标均为俄方军事设施”,并反指俄军“在民用区部署军事装备,将医院、学校和住宅作为掩体”,导致平民受害。乌方强调,乌军遵守国际法,尽力减少平民伤亡。

历史回顾:医院屡成冲突牺牲品
医院在现代战争中屡遭炮火,既是人道主义危机的缩影,也是信息战博弈的焦点。2022年马里乌波尔妇幼医院遭袭、2023年哈尔科夫市中心医院爆炸等事件均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反响。每一次医院遇袭,都会带来医疗服务瘫痪、伤员救治延误、社会恐慌扩散等连锁反应。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自俄乌冲突以来,医疗设施被袭击已成为重大人道灾难,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对前线医疗体系的援助和保护。
当前,顿涅茨克地区仍是俄乌冲突最激烈的前线之一。基辅区及周边区域炮火频繁,平民和基础设施常受波及。许多医院为应对突发炮击,已在地下室设立临时手术和住院区,医疗队轮班值守,随时准备转移伤员。一些国际医疗NGO在安全许可下为当地医院提供心理援助、创伤救治和药品支持。
但持续战争环境和后勤中断导致医疗器械、药品和人力资源极度紧张。医护人员普遍面临心理压力、过度劳累和职业倦怠,部分人员甚至因炮火受伤或死亡。

顿涅茨克州创伤医院受损事件,再次揭示战争下医疗体系的脆弱与人道主义危机的严峻。随着冲突长期化,前线医院和医护人员面临的挑战愈加严峻。国际社会需持续关注冲突区医疗安全,加大人道救援和法律保护配资专业门户,呼吁有关各方尊重生命、守住人道底线。
航心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